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有用用中无用,无功功里施功。33句道教禅意的诗词,看透世事浮华

时间:2024-12-15 10:21:28

【1】

食色不移君子性,钱财易动小人心。

——唐·吕岩《全唐诗·警世》

在这世间繁华之中,君子之心如磐石般稳固,无论美食佳肴还是美色诱惑,都难以动摇其内在的德行与坚持。而对于那些心灵尚未磨砺的小人,缺乏定力与原则,金银财宝的闪光便足以让其迷失方向君子深知,在物欲横流的时代,不为外物所役,真正的价值并非外物所能赋予,而在于内心的修养与精神的富足,方能保持人格的独立与高尚。

【2】

天地寂寥山雨歇,几生修得到梅花。

——宋·谢枋得《武夷山中》

山雨初歇,天地间弥漫着一片寂静,梅花在这份清冷中独自绽放,仿佛是在问,需要经历多少世事的磨砺修行,才能达到这般超凡脱俗的境界?在人生的道路上,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,但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,保持坚韧不拔的品质,在逆境中绽放出自己的美丽。

【3】

羽衣常带烟霞色,不惹人间桃李花。

——宋·白玉蟾《卧云》

身穿羽衣的仙子,周身环绕着淡淡的云雾和绚丽的霞光,她从不涉足人间的繁华,就像那未沾世俗的桃李,保持着一份高洁与独立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常常会被各种琐事和纷扰所困扰,难以保持内心的平静。我们要学会超脱世俗的纷扰,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。

【4】

自饮长生酒,逍遥谁得知。

——唐·吕岩《百字碑》

独酌长生之酒,那是修行者内心的欢愉,这份逍遥自在,又有谁能真正理解?它是一种超越了物质追求的精神自由。真正的长生和逍遥不在于外在的物质享受,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富足。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,我们都可以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自我提升,找到属于自己的长生酒和逍遥自在。让我们追求内心的宁静,摆脱烦恼和束缚,以一种超脱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。

【5】

青山绿水无非道,翠竹黄花有几人。

——宋·白玉蟾《契妙》

青绿的山峦,碧波荡漾的水面,这些自然之美,本身就是道的显现,然而,能从中领悟生命真谛的人,却少之又少。当我们置身于大自然之中,不妨停下脚步,静下心来,欣赏青山绿水的美丽,感受翠竹黄花的韵味。也许,在这一瞬间,我们能够领悟到道的存在,感受到生活的美好。

【6】

纵横自在无拘束,心不贪荣身不辱。

——元·丘处机《青天歌八章·其三》

行走在天地之间,没有束缚,没有羁绊,内心不为名利所动,身体不受尘世之辱,这是对自由与淡泊的一种至高追求。只有当我们的内心不被贪婪和虚荣所占据,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安宁。

【7】

人生何似一杯酒,人生何似一盏灯。

——宋·白玉蟾《快活诗》

人生如同杯中的醇酒,短暂而珍贵,酒可以让人陶醉,也可以让人清醒,正如人生有欢乐也有悲伤;又似夜幕下的灯火,照亮前行的道路,给人带来希望和光明人生也需要有一盏明灯,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。无论是酒的醇厚还是灯的光明,都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与意义,每一刻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,珍惜当下。

【8】

草铺横野六七里,笛弄晚风三四声。

——唐·吕岩《牧童》

广阔的田野上,绿草如茵,绵延数里。铺满了视野,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度过的时光,那时候的田野也是如此的广阔和美丽。此时,远处传来牧童悠扬的笛声,打破了夜晚的寂静,随晚风轻轻摇曳,这是最纯粹的田园生活,远离喧嚣,回归自然。


【9】

但教方寸无诸恶,狼虎丛中也立身。

——唐·冯道《偶作》

只要心中没有邪恶的念头,即使身处险境,也能保持正直与勇敢,就像在狼虎丛中也能屹立不倒的勇士,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。要时刻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善良,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影响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。要像一棵坚定的树一样,深深扎根于地下,不为风雨所动摇。

【10】

洞天深处无人到,溪上桃花几度春。

——宋·白玉蟾《曲肱诗二十首》

幽深的洞天福地,那里是未曾有人涉足的秘境,人迹罕至,只有溪边的桃花年复一年地盛开,春天的到来悄无声息,正如生命的轮回,静静地继续。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,要对未来充满了期待。或许,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,也有这样一个洞天福地,等待着我们去发现。

【11】

浮生事,苦海舟,荡去飘来不自由。

——张三丰《无根树》

人生的旅途,如同漂泊在苦海中的一叶扁舟,充满了变数和无常,时而起伏,时而平静,我们随波逐流,难以主宰自己的命运,唯有修炼内心,才能找到心灵的港湾。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忙碌奔波,追求着各种目标和欲望,有时会感到无助和迷茫,却往往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,很容易迷失自己。

【12】

须知物外烟霞客,不是尘中磨镜人。

——唐·吕岩《为贾师雄发明古铁镜》

真正的隐士高人,他们居住在山水之间,他们修炼道法,追求长生不老,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,不同于那些只关注外在表象、追求虚荣的人,他们的心灵更为纯净与自由,他们看透世事的浮华,不为外物所动。

【13】

百年大小荣枯事,过眼浑如一梦中。

——元·丘处机《落花》

百年沧桑,无论是荣耀还是衰败,有时得意,有时失意。然而,所有的一切都如同梦境一般,转瞬即逝、过眼云烟,留下的只是心中的感悟,当我们回首往事时,会发现许多曾经重要的事情如今已变得微不足道。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,活在当下,不要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。

【14】

淡淡著烟浓著月,深深笼水浅笼沙。

——宋·白玉蟾《早春》

轻烟袅袅,明月皎洁,相互交融,它们温柔地覆盖着水面和沙滩,无论深浅都被笼罩其中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,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宁静与美好。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境遇。有时候,我们会处于迷茫和困惑之中,就像烟雾笼罩的夜晚;而有时候,我们又能感受到明亮和清晰,如同皎洁的月光。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就像深深的河水,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和跨越;而那些美好的回忆和经历则如浅浅的沙滩,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安慰。

【15】

此生不在今生度,纵有生从何处生。

——侯台《闲吟》

今生是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时光,我们应该好好珍惜,充分利用,让生命焕发出光彩。如果我们虚度了今生,那么即使有来生,又能从何处获得新的生命呢?这句话提醒我们,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,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,不要虚度光阴。把握现在,珍惜眼前的一切,因为未来无法预知。

【16】

云厚者雨必猛,弓劲者箭必远。

——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喻蔽》

云层越厚,预示着降雨必然越猛烈;弓弦越紧,射出的箭矢越遥远。这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,也寓意着积累与爆发的关系,告诉我们厚积薄发的道理。同样,在生活中,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努力,要有耐心和毅力,不断地充实自己,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。

【17】

登峻者戒在于穷高,济深者祸生于舟重。

——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博喻》

攀登高峰时,警惕自己不要过于追求高度,可能会失去平衡,发生危险;渡过深渊时,要小心舟身过重带来的沉没危险。这是告诫我们在追求目标时,要懂得适可而止,要量力而行,谨慎行事,否则可能会带来负面的后果。

【18】

一粒金丹吞入腹,始知我命不由天。

——宋·张伯端《绝句六十四首其一》

在古人看来,通过修炼金丹,可以获得超凡的力量,从而摆脱命运的束缚。当那一粒象征着修行与智慧的“金丹”被吞入腹中,我们才真正明白,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,而不是任由天命摆布,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命运,追求自己的梦想。

【19】

不负三光不负人,不欺神道不欺贫。

——宋·白玉蟾《绝句》

一个真正高尚的人,对待天地日月星辰,每一位与之相遇的人,对待每一个生命,我们都应该怀有一颗公正无私的心,既不欺骗神灵,也不欺负弱小,这是做人的根本。众生平等,每一份善良都值得尊重和呵护。这种慈悲与智慧并存的境界,正是道教禅意的精髓所在,它教会我们如何在纷扰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无染的心,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着最朴素却也最深刻的哲理——诚实、谦逊、博爱与敬天爱人。

【20】

清谈半窗月,澹坐一杯茶。

——宋·王柏《冬至和适庄即事韵》

当夜幕低垂,一轮明月悄然挂上半窗,月光静静地倾泻进屋内,清风拂过,带着几分寒意,却也携来了月色的清凉。此刻,一人独坐,品一杯淡雅的茶,品一口茶,感受着它从舌尖蔓延开来的甘醇,如同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,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味道。茶香在鼻翼间萦绕,月色在瞳孔里闪烁,这一刻,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被隔绝在外,内心归于一片宁静与澄明。有时候,不妨偶尔放慢脚步,给自己一段静谧的时光,与月光为伴,与茶香为友,让心灵得以休憩,让灵魂得以升华。

【21】

江湖曾是饮清波,笔染霜华秋最多。

—— 宋·冯去非《题道士郑渭滨诗卷》

昔日江湖之上,饮的是清澈的流水,感受着那份不染尘埃的自由与洒脱。执笔挥毫之际,那些经历过的风霜雪雨,如同秋日里的霜华,一层层地铺展在纸页之上。笔尖流淌的墨迹,不仅仅是字词的堆砌,更是一颗心对过往岁月的回顾,对人生百态的感悟。与道家思想中的“道法自然”,一种顺应自然、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,提醒我们在忙碌与浮躁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清净与自在。

【22】

世事总归簪上雪,人生聊寄瓮头春。

——宋·白玉蟾《易道录招饮》

世间万物的更迭,如同发簪上的雪,转瞬即逝,不留痕迹;岁月匆匆,世事如梦,一切的繁华与喧嚣,最终都会随风而逝,如同冬日里的雪花,落在发簪上,惊艳了一时,美丽而短暂;而人生,便是在这一瓮春酒中,品味着四季的轮回,感受着生命的酸甜苦辣。在春酒的醇香中,我们得以暂时忘却外界的纷扰,沉浸在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之中。

【23】

心念善道,皆因心造,超越娑婆。

——马钰《满庭芳·赠宋何二先生》

一切善行,源于内心的善意,善,不仅仅是外在行为,更是心灵的造化;我们所经历的一切,所见所感,皆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。正所谓“心若向阳,无畏悲伤”,当我们心中充满了光明与爱,那么映入眼帘的,必然是一个美好而和谐的世界。反之,若心中布满了阴霾,那么所见之处,也难免会蒙上一层灰色的滤镜。因此,修心养性,培养一颗善良、慈悲、宽容的心,便成为了我们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娑婆世界,充满了苦难与挑战,但在每一次的磨砺中,我们的心灵也在悄然成长。真正的修行,不在于远离尘嚣,而在于如何在红尘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。只有当我们将善念融入日常生活,让每一份善行成为习惯,才能真正超越娑婆,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放。

【24】

不著人间一点尘,满堂尽是学仙人。

——宋·白玉蟾《华阳堂二咏》

在一座山间古刹,晨钟暮鼓悠扬回响,一群身着素衣的学仙者,正沉浸在古老的典籍与自然的韵律之中。他们的心,不沾染尘世的丝毫污秽,满室之中,皆是追求仙道的高洁之士,他们或静坐冥思,或轻声交流着对道的理解与感悟。他们的心灵,如同未受污染的天空,纯净而明亮。学仙之路,其实也是回归自然、回归本心的过程。

【25】

官桥夜市正沽酒,沽酒共赏莫待昼。

——宋·梅尧臣《宋次道家摘宝相花归清平里》

官府旁的夜市热闹非凡,灯笼高挂,光影摇曳,小摊上热腾腾的酒香飘散开来,混杂着各种小吃的香味,此时,没有白日里的匆忙与拘束,人们在此买酒相聚,围坐一桌,共享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温馨。美好时光易逝,快乐应当及时把握。正如夜市的灯火终会熄灭,月亮也会隐入东方的鱼肚白,人生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,都值得我们全心全意地去珍惜和享受。不要等到白日的喧嚣再次降临,才后悔没有好好品味夜晚的宁静与美好。

【26】

岂知大道原平淡,一片春风鼓太和。

——宋·邹浩《道乡集》

真正的道,并非是那些华丽的辞藻所能描绘,也不是那些繁复的仪式所能触及,而是在这平淡无奇的日常之中,等待着有心之人去发现、去感悟。当一阵春风吹过,悄然无声,却能唤醒万物,睁开双眼,只见一片片新绿在风中轻轻摇曳,那正是春天的力量,也是生命的奇迹,让天地间充满和谐与生机。大道至简,至简则至美,至美则至真。世间万物皆遵循的自然法则。这种感悟,无需言语,只需用心去体会,就能领悟到其中的奥妙与深邃。

【27】

有用用中无用,无功功里施功。

——宋·张伯端《西江月·四》

古朴的村落中,有一位老农,每日清晨,他便扛起锄头,踏着露珠,走向那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地。他耕种的不只是土地,更是在耕耘着生活的哲学,那便是“有用用中无用,无功功里施功”。他挥舞着锄头,每一锄下去,都是一份耕耘,一份期待。但在这辛勤劳作的背后,他知道,这世上的许多事物,看似有用,实则无用;看似无用,却又在不经意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就如这片土地,春夏秋冬四季轮回,春天播种,秋天收获,看似循环往复,然而每一次的耕耘与收获,都是独一无二,其中蕴含着天地间最为质朴的道理。

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,每一次努力,看似没有直接的回报,就像他手中的种子,虽然埋入土中时无声无息,但它们在地下默默生长,最终破土而出,带来生机与希望。而真正的功劳并不在于表面,在于背后的付出与坚持。老农或许不会被世人所铭记,但他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,却滋养了一方水土,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。他的付出,虽然不求名利,却在无形中改变了世界。

【28】

闲吟不是闲吟事,事有闲思闲要吟。

——唐·周昙《闲吟》

当人们以为闲暇时光不过是虚度光阴,闲暇时的吟诵,并非无意义之事,它承载着思考与感悟,世间万物皆可入诗,正是这种闲暇的思绪,激发了吟诗的灵感,让平凡生活变得诗意盎然。无论身处何方,只要心中有爱,眼里有光,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。

【29】

闲上山来看野水,忽于水底见青山。

——宋·翁卷《野望》

偶然登山,溪水潺潺,他蹲下身来,双手轻轻拂过水面,感受着那份清凉与纯净。原本只为欣赏山涧溪流的野水,却意外在水底倒映的山峦中,发现了别样的风景,世间万物,看似独立存在,实则相互依存,彼此映照。就像这山与水,它们在自然的法则下,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。只要心中有道,便能在任何地方,任何时刻,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安宁与自在。

【30】

却把渔竿寻小径,闲梳鹤发对斜晖。

——唐·张志和《渔夫》

夕阳西下,一位老渔夫收起了他忙碌一天的渔网,将渔竿轻轻倚靠在身旁。他没有急着回家,而是选择了一条幽静的小径,踏上了一段悠闲的归途。这条小径,是他多年来熟悉不过的路,每一块石头,每一株草木,都承载着他无数的记忆与情感。老渔夫在树下坐了下来,从怀中取出一把旧梳子,对着夕阳梳理自己那如同白云般飘逸的鹤发,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,无论世事如何变迁,只要心中有爱,有梦想,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,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无限可能。

【31】

作闹中闲,忙中静,浊中清。

——元·丘处机《行香子》

在喧嚣中寻找闲适宁静,这份闲,并非无所事事,而是一种超脱的心态,一种不被外界纷扰所影响的内在平和。他们忙碌于世间,却不失从容,他们的静,是在行动中的静,是在忙碌中的静,是一种内心的宁静,而非外在的寂静无声。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,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洁。就如同修行者在红尘中修行,虽然身处于尘世的纷扰之中,但心却能如明镜般照见万物的本质,不受其污染,保持一份超然的清醒。

【32】

衣食无亏便好休,人生世上一蜉蝣。

——元·丘处机《莫愁诗》

平凡日子中,一日三餐,衣食无忧,即是最大、最质朴的幸福,也是人间最大的福气,无需更多奢求。人生短暂,如同微不足道的蜉蝣,懂得满足,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,找到内心的安宁。我们应当珍惜眼前的一切,不必过分追求物质的丰盛,因为真正的富有,是内心的宁静与知足。

【33】

山中无历日,寒尽不知年。

——唐·太上隐者《答人》

山中没有日历,时间仿佛失去了它的刻度,寒暑交替,四季轮回,但心中自有岁月静好,无言的自然,按照自然的节奏生活,春种秋收,夏蝉冬雪,一切顺其自然,教会我们忘记时间的流逝,享受当下的宁静与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