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二月二龙抬头,别只知道理发,这一天竟是中国的送贫迎富日

时间:2024-08-23 08:19:28

“二月二”指龙抬头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。又叫“龙抬头”,意味着阳气生发、万物生机盎然。在唐宋时期,二月二却不叫这个名字,被称为“挑菜节”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、宋代大作家欧阳修对挑菜节与朋友聚会都写了。

关于二月二的风俗,大家都知道今天要理发。其实在古代这个节日最重要的是“迎富”。

在宋朝二月二又名“迎富日”。


根据记载,古代的人对财富的渴望也是非常强烈的,人人也想拥有财富,所以二月二“迎富”的风俗在远古时代就已经产生了。

明人谢肇涮在《五杂俎》却是这样说的:“秦俗以二月二日携鼓乐郊外,朝往暮回,谓之迎富。”他还解释其起源说:相传有户人家生了个孩子,送给邻家帮助抚养,邻家从此大富。这家人家见此情景,又将孩子从邻家要了回来,要回这天正好是二月二日,以后人们便在这天到野外采摘蓬叶,蓬为多籽植物,古人以“蓬”代“子”,向门前祭之,谓之“迎富”。。从此以后,人们便将二月二定为“迎富日”。

宋朝魏了翁的一首诗就是写二月二送贫迎富的。


《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》

才过结柳送贫日,又见簪花迎富时。

谁为贫躯竟难逐,素为富逼岂容辞。

贫如易去人所欲,富若可求我亦为。

里俗相传今已久,漫随人意看儿嬉。

这首诗反映了宋代二月二迎富的习俗。诗人想说的是:正月晦日送穷(前面小编写了送穷的习俗与禁忌)的日子刚刚过去,又到了戴着花迎富的时候。

因为“穷神”难以驱逐,许多人已对“送穷”没了兴趣;可一向渴求富裕的人又怎能回避“迎富”的风俗呢?贫困若是容易除去人人都想除,送穷人的想法是不错的,但是富贵若可以求得那我也得去求。不过这些都是传之久远的风俗而已,我只是随大流去看看热闹罢了。说明了诗人的心态很好!


在古代人们常把脱贫致富、驱病健身的希望,寄托在民间的风俗上,其实那大多是一个仪式,实现人生的理想,还是要靠每一天的付出与努力。

关于二月二的其它诗词:

一、《二月二日》

[宋] 晁说之

柳花多情不肯新,可怜失尽汉家春。

二月不识挑生菜,万国谁知有杀身。

群盗犹多南渡客,征鸿难问北归人。

始知前日一樽酒,上帝升平与尔亲。


二、《二月二日席上赋》[宋] 贺铸

仲宣何遽向荆州,谢惠连须更少留。

二日旧传挑菜节,一樽聊解负薪忧。

向人草树有佳色,带郭江山皆胜游。

载酒赋诗从此始,它年耆老话风流。


三、《二月二》[唐] 白居易

二月二日新雨晴,草芽菜甲一时生。

轻衫细马春年少,十字津头一字行。


四、《二月二日》

[唐] 李商隐

二月二日江上行,东风日暖闻吹笙。

花须柳眼各无赖,紫蝶黄蜂俱有情。

万里忆归元亮井,三年从事亚夫营。

新滩莫悟游人意,更作风檐夜雨声。


五、《撑腰糕》

[清]蔡云

二月二日春正饶,撑腰相劝啖花糕。

支持柴火凭身健,莫惜终年筋骨劳。


六、《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》

[宋]张耒

久将菘芥芼南羹,佳节泥深人未行。

想见故园蔬甲好,一畦春水辘轳声。


七、《二月二日漫兴 》

【元】谢应芳

东风吹散社公雨,红白花开烂锦云。

时俗喜逢迎富日,老夫羞作《送穷文》。

裌衣试著寒犹怯,拄杖归来酒半醺。

为问驿桥杨柳树,送人多少去从军。


八、《二月二日即事》

【宋】方岳

春潮昨夜没平滩,一雨催花色半含。

雁唤元宵归塞北,燕衔新社到江南。

无欢不必游花树,有病何须置药篮。

只把公忠答天地,从教儿女闹冠簪。


二月二,龙抬头,抬走烦恼与忧愁;

二月二,龙抬头,抬来幸福与快乐;

二月二,龙抬头,抬走郁闷与无助;

二月二,龙抬头,抬来平安与财富。

愿你一年都健康幸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