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迅先生在《而已集》中说过:“人的悲欢并不相通,生活哪里有什么感同身受,不过是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罢了。”
人与人之间,每个人的悲喜都并不相通,更没有感同身受,不过是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罢了。
而一个成年人,更懂得这个道理,当自己崩溃的时候,也只是一个人默默面对罢了。
自己的事情,从来不需要观众,好和坏都自己去承受,不然呢?难得你可以找一个人去诉苦吗?或者,让一个人陪着你一起痛苦?
大多的时候,只能是自己的伤口自己治愈,不去诉说,也是为了不让自己的伤痕再一次崩裂。
莫言说过:“年轻的时候,爱上什么都不为过;成熟的时候,放弃什么都不是错。我们终其一生,都在寻找那个和自己灵魂相近的人,最后发现,唯一契合的只有自己。”
年轻的时候,我们怎么做都没错,但是,人到中年,却知道自己活成什么样,都是自己的事情,与别人毫无关系。
即便自己有了伤痛,也不必到处诉说,在这个世界上,没有人会与我们感同身受,而能够理解自己的,通常情况下只有自己。
当我们感到痛苦的时候,没有必要让别人知道,在自己迷茫的时候,也不要害怕,更不要依赖任何人,因为我们知道,能够救赎自己的只能是自己。
杨绛先生有言:“不要想着依靠谁,人说到底是无依无靠的,只能自己站着,跪着或者趴着,你多学一样本事,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。”
当你试着让自己坚强,让自己一个人承受苦难,而不去借助其他的时候,久而久之,自己也就真的边得坚强了。
如果我们能够把每一次的苦难和伤痛都它当作一个成长的机会,默默忍受,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坚强,越来越强大。
当我们学会了承受苦难,沉淀自己的时候,才会感觉到内心的平静,因为人生中没有过不去的坎,只有自己不放过自己,过不去的只是自己的执念。
人成长的过程,就是要看见最真的自己,也要尽量让自己抗住所有的苦难和压力,从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。
马尔克斯《百年孤独》里写道:“人生的本质,就是一个人活着,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期待。我们总是想要找到能为自己分担痛苦和悲伤的人,可大多数时候,我们那些惊天动地的伤痛,在别人眼里,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埃。或许成年人的孤独,就是悲喜自渡。”
任何时候,都不要去期待别人,自己的痛苦和不幸,只有自己最清楚,指望任何人,都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。
因为你的期望越大,失望越大,只有内心少一些精神内耗和焦虑不安,才能让自己轻松面对。
其实,当我们不再期待任何人的时候,不再需要别人理解自己的时候,才是生命最坚强的时候。
当我们以平常的心态去接受委屈和伤痛的时候,少一些对别人的期待和依赖,重视自己的感受,懂得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,面对困难,就不会退缩和畏惧了。
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别人的理解,即使有期待也是徒劳,因为人生万般皆苦,唯有自渡,他人只不过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和旁观者而已。
在这个世界上,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,我们的痛苦,在别人眼里也不过是一粒尘埃。
不要去说自己的人生无常和自己的生活不易,任何人都是如此,你的苦不必逢人就说,没有人会感同身受,别人的苦,你也未必想关心。
你要明白,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,只要努力做到,勿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,勿在自己心中强求别人就好。
在成年人的世界里,无需去倾诉苦难,不要期待任何人的帮助,不高估自己,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,就是一种成熟的人生态度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和悲伤,不要想着谁能够与我们感同身受,因为能够与自己灵魂默契的只有自己,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走出困境。
季羡林先生说:“人间万千光景,苦乐喜忧,跌撞起伏,除了自渡,其他人爱莫能助。”
所以,人生悲喜交加,与其期待别人能够解救自己,不如接纳自己,靠人不如靠己,学会自己坚强,靠自己的力量去战胜困难,任何时候,都要让自己有信心,懂得悲喜自渡,才能抵达人生的彼岸。
